【管理创新】大型船企知识产权多层次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简称“综合院”)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面向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船舶行业的综合性国防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战略规划、决策支持和综合性基础研究的智库型科研院所,依托知识产权与成果、经济与市场、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等业务领域能力,为国家防务力量建设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顶层战略和决策支持。

综合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我国船舶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国防知识产权局共同提出我国第一个贯彻国防科研、生产、经营及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各环节的《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国家军用标准,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船舶集团自下而上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层面,将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融入重点产品重大项目全过程;在企事业单位管理层面,将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在行业技术管理层面,常态化重点领域专利布局和风险防控;在集团公司管理层面,以考核为激励手段,实现闭环管理,构建形成了涵盖军工央企各领域、各专业、各企业的知识产权多层次管理体系。主要做法:

(一)顶层谋划:规范制度先行,系统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基于装备领域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要求,形成国防装备领域首个知识产权标准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国防知识产权专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国防科研、生产、经营及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各环节,增强对重大国防知识产权的掌控能力”。纲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国防科技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随着纲要的推进,已经出台了一些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国家、地方和企业标准。2016年,综合院积极参与,提前开展业务谋划,与国防知识产权局共同起草《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GJB9158-2017)(以下简称《要求》),并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秉持“标准先行”的理念,针对我国国防装备领域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标准缺失的问题,综合院注重发挥多专业联合优势,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相关重点问题研究与具体条款撰写工作,并联合军队、军工各领域专家,先后开展了确定编写大纲、调研、初稿编制、征求意见以及修改完善等工作。最后形成的《要求》以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基础,结合装备领域有关特点编制而成的指导性标准。

2.基于国内外形势环境和经营目标,融入集团公司战略规划

基于国内外形势环境与集团公司经营目标,综合院作为集团公司的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中心,遵循“决策在战略、执行在规划、实施在计划”的思路,高度重视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战略上,综合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关于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提升集团公司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能力为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发展要求和船舶行业特点,提前谋篇布局,制定实施了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知识产权工作切实融入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主渠道,有效提升成员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辐射带动集团公司整体知识产权水平提高,为集团公司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业务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3.基于手册、文件、表单三层管理规范体系文件,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与标准

在知识产权获取和维护方面,建立职务发明内部登记制度,完善登记程序,确定保护措施,强化源头管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价及分级管理工作;保证发明人的合法权益。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的实施、许可和转让;在投融资、企业重组、标准化、联盟及相关组织等工作中明确知识产权工作要求,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预案制度,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定期监控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情况,并能够运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在涉外贸易过程中,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并调查目的地法律、政策情况,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

(二)科研项目管理层面:融入重点产品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1.知识产权工作融入项目实施全过程,形成“大循环”

(1)项目立项阶段

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检索查新。对现有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进行检索,分析现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在检索范围内国内外有无相同或类似的研究,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为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提供参考。

专利信息分析。对国内外专利申请分布情况、权利人状况、技术领域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分析,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技术方案和创新点提供参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研发路径和知识产权目标。

任务书/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及目标。在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中明确约定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和任务等。

(2)项目实施阶段

知识产权工作内容分解和细化。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实现知识产权目标的具体措施、步骤和节点安排。

跟踪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形成专利数据库。根据项目研制提出的关键技术图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建立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发明创造登记和评审。对项目研制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创新点要及时报告登记,定期组织专家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技术秘密保护等。

专利培育及布局。对技术发展趋势及竞争对手的动态作出评估与判断,确定战略目标,调整技术研发策略,积极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并提出知识产权布局方案。

专利风险识别与规避。对项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专利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状况,进行专利侵权风险分析,并提出规避策略。

(3)项目验收阶段

知识产权目标实现情况分析。提交知识产权清单,包括申请和获得的知识产权数量、名称、类型、法律状态、实施转让情况等。

潜在应用前景分析。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知识产权进行实施转化前景和实施许可方式分析。

其他重大事项报告。包括侵权风险分析、已有知识产权纠纷等。

2.结合PDCA理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形成“小循环”

(1)P阶段

结合《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和船舶行业特点,厘清成员单位现有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制度基础,确定科研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形成管理体系文件。

(2)D阶段

协助成员单位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具体实施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各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如黄埔文冲在牵头承担的85000吨新巴拿马型散货船、大型养殖工程船、天然水合物钻采船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中设置了知识产权专员,在立项阶段开展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策划工作,形成了相应的专利分析报告及检索报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知识产权专员结合项目研究创新进程,组织、指导项目组人员开展已有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及专利申报工作,做好发明创造登记及相关评审工作,提出相关保护建议;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知识产权专员开展本项目知识产权目标实现情况分析,并提出实施转化建议,配合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3)C阶段

组织成员单位在科研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对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引导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在建立、实施和运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评分式诊断,评价确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成熟度,从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入手,发现当前最亟需改进的地方,督促各单位对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予以识别、评价和管控,进而不断追求知识产权管理的卓越绩效。

(4)A阶段

根据P阶段制定的管理要求目标,以及C阶段检查分析的结果,对于在本轮PDCA循环中遗留下来无法全部解决的问题,在其他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如此复始,螺旋上升,实现“小循环带动大循环”的管理方式。

3.基于不同项目特点,明确项目差异化管理重点内容

预先研究项目应当侧重在立项阶段,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形成与项目有关的自有知识产权清单;在实施阶段,及时报告合同中确定的关键技术已经公开或者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情况;在验收阶段,提供专利、技术资料、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产生和使用信息。

型号研制项目应当侧重在立项阶段,总包和分包合同中应包含知识产权条款;在实施阶段,编制知识产权管理实施方案,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在验收阶段,提供专利、技术资料、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产生和使用信息。

生产项目应当侧重在实施阶段,妥善管理、保护与装备生产有关的专利、技术资料、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验收阶段,提交知识产权相关资料并保证其准确完整。

维修保障项目应当侧重在实施阶段,妥善管理、保护与装备维修保障有关的专利、技术资料、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健全维修保障技术服务机制,不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拒绝提供售后服务。

(三)企事业单位管理层面:融入企业日常管理环节

1.细化管理职能和要求,无缝嵌入到职能管理

在人力管理方面,明确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员工入职、离职及签署人事合同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员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奖励和报酬;明确员工造成知识产权损失的责任;建立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分别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以及科研技术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员开展全员知识产权培训。

在财务管理方面,设立知识产权经常性预算费用,用于确保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行与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和培训等事项;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知识产权激励。

在合同管理方面,强化对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条款的审查。在涉及国家重大专项、装备预研、型号研制、维修保障等装备采购合同中,应约定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以及全寿命周期的知识产权保障条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在科研管理方面,规范在装备采购预先研究、型号研制、生产及维修保障等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运用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和方法,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与单位战略、计划、项目管理的有效融合。

2.组织宣传培训,提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意识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是人才培养与培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综合院组织编写形成了《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培训教程》,并对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宣传培训会,推动成员单位知识产权分管领导、专员以及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规范化管理要求与检查标准,共计200余人次参加。

通过参加宣传培训会,参会人员对于如何贯彻落实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要求,如何开展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了相当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强化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意识,尤其是领导层意识,使成员单位意识到贯标工作对单位本身以及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性,保证从成员单位贯标的组织实施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运行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3.横纵管理结合,形成网格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横向上,在企业人事、财务、合同等日常管理中加入知识产权管理相关要求,提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意识。

纵向上,将知识产权管理要求融入到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从装备预先研究、型号研制、生产、维修保障等各阶段,以及招投标、合同订立履行等各环节,明确了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特殊要求。

横向与纵向双向发力,形成网格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全方位、无死角的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

(四)行业技术管理层面:常态化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和风险防控

1.掌握企业发展方向,提前开展专利布局谋划

综合院组织成员单位以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自立科技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为抓手,围绕重点技术领域开展专利布局,逐步提高核心产品知识产权竞争力。围绕LNG运输船、双燃料船、邮轮、水下平台探测、新能源电池等核心产品,全面分析国内外专利布局现状,深入剖析国内外布局现状,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方案,初步形成LNG液仓围护系统、超大型集装箱总段建造、锂电池、邮轮外观设计等多个专利组合,为相关产品专利风险防控、市场影响力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2.预判企业侵权风险,建立专利预警“防火墙”

第一步:收集主要竞争对手在重点技术领域最新公开的专利技术,进行摘译和汇编,研究其最新产品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手段。

第二步:通过技术特征对比和权利要求书的研读,评估专利侵权的可能性,对在该技术领域面临的潜在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

第三步:从技术层面总结提炼专利规避设计思路,从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层面分析采取加强技术秘密管理、搜集专利无效证据、主动提出专利意义等手段规避风险的作用意义。

(五)集团公司管理层面:以考核为激励手段,实现闭环管理

1.将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集团公司科技考核

在综合院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下,各成员单位《2020年知识产权工作计划》中明确了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且应用《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的成员单位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了2020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考核,在知识产权管理总分中占比为10%,引导了单位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实现适宜性、有效性、一致性、渐进式评价和成长,有效提升了成员单位领导对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的同时,促进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改进。

2.全面开展书面诊断,摸清知识产权管理家底

综合院为全面掌握集团公司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现状,挖掘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摸清知识产权管理家底,组织了科研管理、知识产权、标准等领域的专家,结合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需求,编制下发了“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状调查问卷”,针对单位的组织架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阶段、内部管理过程及流程、现有各种体系运行情况等对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贯标意愿、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书面调查诊断。

3.提出差异化考核评价标准,形成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能力评价机制

综合院为准确评价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能力,完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价方法手段,闭环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程序,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考核评价标准》)。

针对研制单位、生产单位等不同类型的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涉及不同的考核指标和内容,从《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要求出发,实行差异化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体系构建,有力支撑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六)夯实基础:加强系统建设,健全人才队伍

1.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监管

一是,成员单位新申请或登记的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信息可以及时在系统中录入,已申请或登记的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其法律状态发生变化的(包括授权、无效、转让等)可以及时在系统中更新。

二是,成员单位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逐级上传给综合院(集团知识产权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监管。

2.搭建专题专利数据库,提升管理手段和效率

组织成员单位建立专利数据库,不断丰富更新专利数据,利用专利信息支撑科技研发,实现专利信息的有效应用。如风帆公司充分利用专利软件围绕公司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逐步完善专利数据库,目前已收录专利数据3.6万件,涉及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蓄电池装备等多个技术领域,可为技术人员快速提供相关专利信息,掌握相关产品设计、工艺方法的专利动态,为技术研发、专利预警奠定基础。

3.横纵管理结合,网格化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横向上,组织成员单位建立内审员队伍。为帮助成员单位培养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使得成员单位能够有专人基本掌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流程、重点和注意事项,了解体系建立工作的过程,具备独立将企业“贯标”工作推进落实的能力,衔接认证审核机构认证及监审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