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IP透析 | 由康希诺生物IPO问询得到的涉密人员分级启示

  上市公司300余家,总市值近5万亿元,首次公开发行筹资超过3800亿元,日均成交金额达200多亿元,日均参与交易人数超过20万。作为我国推行股票全面发行注册制试验田,成立两年的科创板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为众多科创企业募得了发展的关键资金,更成为了推动科技、资本、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逐渐加速的重要助力。
  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虽然对首次发行企业盈利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却设立了较高的科创属性门槛,尤其是其中对于知识产权的要求,令众多企业折戟上市途中。
  有鉴于此,中知公司推出“科创IP透析”栏目,着眼于分析已登陆科创板企业问询答复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IP管理经验,温故知新,为广大向科创板发起冲刺的企业提供借鉴。
  康希诺生物,因被冠以“新冠疫苗第一股”之名而备受关注,回顾其科创板问询之路,上市委问询问题除了核心技术之外,还涉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整理如下。
  问题: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依据
  上市委在第一轮问询中提到“请披露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依据”,“核心技术人员的认定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若未将公司技术负责人、研发负责人、研发部门主要成员、专利发明人等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进一步说明原因和理由”。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的相关内容,原则上,核心技术人员通常包括公司技术负责人、研发负责人、研发部门主要成员、主要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或设计人、主要技术标准的起草者等。
  康希诺生物依据上述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对核心技术人员的具体认定标准进行定义,特别规定了核心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统筹领导、主导核心、理解完整的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等条件;而研发部门的主要成员,因工作内容仅涉及某一特定的研发领域,故未被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
  对涉密人员的管理是企业保密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欲有效地管理涉密人员,前提必然是相关人员的涉密级别确定和涉密信息接触权限分配。康希诺生物对研发人员的分级可以为广大企业确定人员级别,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涉密等级提供有益的参考,笔者以康希诺生物的答复资料为基础,添以少量自己的经验总结,提出一种研发人员的密级确定和涉密信息权限分配的方法如下:

  在制定了涉密人员的分级管理制度后,企业还应明确涉密信息的流转程序、使用规则、归责制度等并落实实施,方能有效降低涉密信息的外泄风险,为企业创新成果及其他重要信息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